被过度神化的「万亿英伟达」
2023-12-06 16:32:17

出品丨搜狐汽车 · 汽车咖啡馆

作者丨刘彤楠

继苹果 、被过微软  、度神达谷歌、英伟亚马逊之后,被过又一家企业挤进市值“万亿俱乐部” 。度神达

5月30日美股交易时段,英伟英伟达市值冲破1万亿美元大关,被过一天内暴涨超2000亿美元 ,度神达创下历史最大单日涨幅纪录 ,英伟成为美股首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被过芯片公司 。

一时间 ,度神达业内玩起了文字游戏 ,英伟英伟达值两个台积电  、被过五个AMD、度神达八个英特尔 ,英伟甚至是市值超三个茅台、单日涨出一个中国石油……这足以看出英伟达当下盛景 。

远超预期的业绩增长和指引,被认为是引燃其股价单日激增的火苗。

就在这一历史时刻的前五天 ,英伟达发布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 ,总营收71.9亿美元,超市场预期6.7亿美元;净利润20.43亿美元,超预期5.5亿美元。

英伟达将其业绩归功于云计算提供商、大型消费互联网公司  、初创企业等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激增 。

“AI的iPhone时刻来临” ,继加密货币、元宇宙后,英伟达凭借AI芯片产品再次获得了财富秘密 。Vanda Research分析师Lucas Mantle指出,英伟达股价飙升来自于投资机构对AI的看好和支持 。

不过,仍有不少投资机构对英伟达一周内3000亿美元的市值增加额及每股400多美元的估值持怀疑态度,且声量不断扩大 。

在技术层面,AI替代人力的“奇点”还很遥远 ,英伟达估值是否过高 ?AI概念的“婴儿期泡沫“散去 ,英伟达的成长溢价能否持续 ?——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。

01 AI技术领先优势被疯狂「货币化」

ChatGPT引爆生成式AI ,支持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GPU芯片被推向风口 ,这正是英伟达的技术主场 ,“万亿英伟达”也由此而来。

H100是英伟达去年发布的AI主力GPU芯片 ,售价1万美元起 ,据悉4月中旬在海外电商平台被炒到4万-6.5万美元,中国特供版A100也从6万元左右涨至12.5万元 ,并且一卡难求。

AI初创公司Core Weave称H100为“地球上最稀缺的工程资源之一”,而ChatGPT训练和推理过程  ,要用到超过1万枚英伟达A100 GPU芯片的AI计算集群。

据此 ,花旗集团分析师Atif Malik预估 ,ChatGPT可以为英伟达在一年内带来30亿美元至110亿美元的销售额。

诸如此类的增长预估 ,让不少投行上调了英伟达股价目标价,摩根大通、富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英伟达目标价调至420-500美元不等。

以Matthew Ramsay为首的Cowen分析师这样描述英伟达——“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正在被货币化” 。

英伟达也信心满满地对下一财季给出110亿美元的营收指引,同比增长32.7% ,上下浮动2% ,比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1.8亿美元高出了53.2%。

有人狂热,有人冷静 。

著名投资估值专家阿斯沃斯·达摩达兰指出,目前在25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 ,英伟达市场份额占到80%;达摩达兰按最乐观情况估算 ,10年后该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亿美元,即便英伟达份额按100%计算,其估值也要比近期股价低20%。

“我喜欢英伟达这家公司 ,但要是作为一项投资 ,我怎样都得不出每股400多美元的估值” 。

达摩达兰投资英伟达已有六年之久,5月30日他将英伟达剔除出投资组合,因而无法承受一周内3000亿美元市值的上涨——“这是在挑战可持续价值的绝对极限”。

02 估值过高,由概念驱动的成长溢价 ?

“英伟达估值过高,已处于泡沫阶段  。”有着“女股神”之称的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“木头姐”凯西伍德已经公开唱空。

对于上市公司估值,华尔街常用"远期市盈率"这个指标 ,即股价和未来12个月内盈利预测值的比值 。

有行业人士发现,在投资者大买特买之后,英伟达的市盈率却出现了下滑 ,英伟达目前的远期市盈率约为45倍 ,5月18日该值曾高达62倍,而同行企业AMD的远期市盈率仅为38倍。

英伟达的远期市盈率过高且远高于头部科技同行 ,该行业人士做出了“英伟达目前价钱被高估”的判断 。

前沿科技为消费和生活带来想象空间 ,一直是美股追逐对象 。摩根大通数据显示,以前零售投资者最喜欢交易的股票是特斯拉 ,现在成了英伟达 。

但不可忽视的是 ,虽然科技公司的出色业绩提高了市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期 ,但这些前沿科技很大程度上仍是概念阶段 ,例如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、英伟达的人工智能愿景。

目前,行业普遍认为AI离超越人力的“奇点”还很遥远 ,行业人士表示真正的AI需要芯片算力的革命性重塑 ,真正AI生态背后至少是量子计算机 ,而量子计算机商用化的前提是——新的芯片资料的诞生 。

例如碳纳米资料替代硅基资料后基础硬件的算力将提高上万倍,就此而言,目前英伟达仅仅是图形编译智能化,称不上是真正的算力革命性颠覆 。

研究咨询公司TS Lombard更是认为从严格的哲学意义上讲,目前这一代AI即不可靠也不值得信赖 ,并做出悲观判断 :“无法保证该行业将继续沿着‘指数曲线’发展通用人工智能(AGI),即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各方面能力的机器”  。

从必定程度上说,英伟达的高估值更多是被创新技术的概念驱动 ,回顾英伟达每一次的市值跨越,背后都能看到一个科技概念的腾空出世 ,热浪一过 ,等待的是下一个浪潮,或是成长溢价的降低 。

正如,“万亿时刻”不是英伟达市值唯一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
2017年,加密货币热潮下英伟达市值首次破千亿美元;2020年  ,疫情催动数据中心业务增长 ,英伟达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;2021年,元宇宙兴起、加密货币回热,英伟达市值突破8000亿美元 。

而2022年 ,英伟达市值从超8000亿美元跌落不足3000亿美元,这背后有着疫情红利消失  、元宇宙热潮退去等缘故 。

成为“万亿英伟达“的三天后 ,截至6月2日美股收盘 ,英伟达股价报收393.27美元  ,市值达9726亿美元 ,比5月30收盘价跌落2%。

03 来自未来竞争者和最大市场的不确定性

据财联社消息,“木头姐”凯西伍德公司旗下的旗舰产品ARK Innovation ETF早在1月份就清仓了英伟达的股票,她预测继英伟达之后,下一个搭上人工智能热潮的将是“软件供应商” 。

凯西伍德表示:“英伟达每销售1美元的硬件,软件提供商、SaaS提供商将获得8美元的收入”,她把筹码押在了软件股上 ,她预计这些股票最终会增长到英伟达的规模 。

尽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一直表示 ,公司的业务是销售优化数据中心而非芯片和组件,也正是“软硬结合”让英伟达完成从游戏硬件服务商到AI服务商的转变 。

但正如,区别于英特尔“芯片设计-制造”的垂直整合战略,英伟达以“无工厂(fabless)”模式专注芯片设计,战胜英特尔成为了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。

未来 ,专注做软件的供应商是否会接过AI热潮的接力棒 ,刷新英伟达的“万亿时刻” ?存在必定的不确定性 。

而当下,英伟达要面临更为棘手的问题——最大销售市场可能存在流失风险 。

2022年全年 ,英伟达47%的营收来自于中国市场 。除了数据中心业务以外,英伟达在汽车领域仍有大量中国区业务,中国大部分高端车型都选择了英伟达Orin芯片来布局汽车智能化 。

但是 ,由于美国对出口中国的芯片技术实施严格限制和多轮制裁,将使英伟达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的销路受阻 ,英伟达未来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 。

"要是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 ,我们没有应急措施 。因而世界上没有其他中国 ,仅仅有一个中国 。”黄仁勋曾表示 。

另一方面 ,中国市场面对芯片断供风险,仅仅会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 ,培育本土GPU企业;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也会抓住窗口期以最快速度吸收市场 ,黄仁勋已经有了危机感 。

据日经亚洲 ,黄仁勋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的一场媒体圆桌会议上直言 ,英伟达必须跑得非常快,中国目前投入到芯片领域的资源数量非常庞大,不要低估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追赶能力。

黄仁勋正在展开对英伟达最大市场的保护。

近日 ,在接受英国媒体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,他曾公开反对美方掀起对中国的“芯片战”  ,让美国公司远离英伟达最大的市场之一。

据彭博报道  ,黄仁勋或将于6月前往中国会可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企业高管 。据悉他的中国行程接触企业还包括理想汽车、比亚迪和小米 。

毫无疑义,体量重大、极富潜力的中国市场,英伟达不能失去。

但目前,在中国市场,也还缺少像英伟达、特斯拉这样引领性 、革命性的科技企业 。

(作者:公司主营设备)